盆底康复治疗近两三年来走入大众视线,但仍不被女性朋友所熟知。盆底康复是一项需要长期推广科普的大工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主要是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和女性性功能障碍,而对其诊断与治疗形成的亚学科可称为女性盆底学。
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原因介绍
在女性的一生中,盆底组织承受压迫和创伤的机会较多,例如妊娠、分娩、难产、盆腔肿瘤、子宫和阴道手术绝经后卵巢功能的丧失、性激素缺乏等等,都会造成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导致盆底疾病;经研究证实妊娠和分娩是造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顺产、剖宫产都会发生盆底肌肉受损
不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十月怀胎的过程,已经使盆底肌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产后的女性,也就是经历了妊娠和分娩的女性,其骨盆底部的肌肉不可避免地受到损伤。机理很容易明白:
正常体位时,人体正常的生理弯曲使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轴指向骶骨;而妊娠时,腰部向前突出,腹部向前鼓起,向下突出,使重力轴线向前移,而使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使盆底肌肉处在持续受压中,而逐渐松弛。而孕期和产时的异常情况如胎儿过大、羊水过多、孕妇体重增加过甚、产程过长、难产、阴道助产等,使盆底肌肉受损更加严重。

初期阴道松弛 逐步发展为尿失禁
女性的盆底肌肉,像吊床一样,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除了使这些盆腔脏器维持正常的解剖位置之外,还参与了控制排尿、控制排便、维持阴道的紧缩度,增加性快感等多项生理活动。
盆底肌肉受损,就会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初期表现为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或小腹坠胀感、尿频、便秘等症状,不仅给妇女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因阴道松弛、性生活过程中不会或不能收缩盆底肌肉而导致男女双方性快感下降,影响婚姻生活质量。
如果盆底肌肉功能没有及时康复,将逐渐发展为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等疾病,给妇女造成难以言状的痛苦。
从咳嗽到走路 从走路到站立 尿失禁逐步升级
就拿最常见的压力性尿失禁来说吧:轻度的,咳嗽、喷嚏、大笑或提重物时就发生漏尿;中度的,走路快就会尿湿裤子;重度的,站立时都会发生尿失禁。有些妇女需要长期使用护垫或尿片,而且整天异味缠身,使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也严重地影响了个人形象和社交生活。子宫脱垂更是苦不堪言。患者阴部有下坠感,阴道发胀不适,伴小腹胀痛,腰背酸痛,重度脱垂的子宫在走路时经常会摩擦到,引起溃疡、化脓或子宫肥大等问题,不易痊愈。
千万不要认为“生完孩子后出现问题是正常的”
妊娠和分娩使盆底肌肉受损的必然性,导致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常见性和多发性。有资料显示,我国已婚已育的女性,45%都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虽然近半的中国已婚育女性都不同程度地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但由于对本病缺乏基本的认识,甚至错误地认为生完孩子后出现这些问题是很正常的,也是做女人必须过的一道关,于是,大多数女性都默默地忍受着这种疾病带来的痛苦。实际上,45%这个惊人的数字,它只是代表这种现象常见,而并不代表这种现象正常。接近一半的发病率,以及病发对妇女的危害性,提示这个病的防治不容忽视。这样的病虽然要不了命,却给妇女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在欧美国家,更是把尿失禁喻为“社交杀手病”,足见其危害性。
产后42天,即要进行盆底肌力评估
产后42天进行盆底检查和评估,为产妇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一份调查结果显示,85%的产后妇女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松弛。因为怀孕时,在孕激素的作用下,盆底也会变得松弛,随着胎儿的慢慢长大,胎位下移,盆底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挤压。分娩后,随着胎儿的娩出,部分韧带松裂,“弹簧床”弹性变差,无法将器官固定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脏器脱垂等。所以,顺产和剖腹产的女性产后都需要做盆底功能评估。产后则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产后42天开始无异常情况即可进行盆底康复训练,产后1年内是恢复的最佳时间,可以安排好时间尽早进行康复治疗。
“不论顺产还是剖腹产,产后都要做盆底康复。”在欧洲发达国家,产后盆底康复带有强制性,未做盆底康复的女性如果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医疗保险不报销其治疗费用。
如何锻炼盆底
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要遵循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以恒的原则进行。康复训练前需要先做评估检查,确定盆底受损部位,然后对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生物电刺激、盆底肌训练等。盆底肌锻炼和生物反馈训练在女性预防和治疗妊娠期和产后尿失禁以及盆底器官脱垂方面的作用得到普遍认可,使盆底肌张力恢复和会阴切口的愈合,并有效的治疗女性产后尿失禁,妊娠和分娩后发生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都可以通过产后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恢复。我院引进先进生物反馈和电刺激联合治疗设备,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且疗效显著。安全、无创、无痛,治疗过程如游戏般轻松愉快,在一到二个疗程治疗后,配合康复自助器(阴道哑铃)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可长期保持疗效,帮助女性生殖系统恢复良好的生理状态。我院现一共对10000余例患者进行了盆底康复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率达100%,让更多产后女性受益于盆底康复治疗。
盆底康复的原理主要是
1.唤醒会阴部神经,增加会阴肌肉的弹性和速度,使其重新工作控制膀胱运动,有效控制括约肌的关闭功能。
2.增加会阴肌肉的弹性和强度,促进妊娠和分娩造成的括约肌损伤的愈合。
3.控制膀胱过度运动,改善膀胱工作机能。
盆底康复的最佳时间:
产后一年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越早训练,效果越好。如果不训练,随着年龄增大,激素水平下降,肌肉变得松弛,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到了中老年后,很可能会出现轻中度压力性痉挛或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有的甚至发展到了子宫脱垂。如果已经过了产后的黄金训练时期也不用急,现在逐步锻炼起来也能促进盆底肌的康复。
盆底康复的适于人群:
1.产后妇女可作常规盆底肌肉锻炼
2.阴道松弛、阴道痉挛、性生活不满意者
3.轻、中度子宫脱垂、阴道膨出
4.各种尿失禁
5.反复阴道炎、尿路感染患者非急性期
6.泌尿生殖修补术辅助治疗
盆底康复禁忌征是什么?
1.孕妇的腹部
2.产后恶露未干净或月经期
3.戴心脏起博器的患者
4.恶性肿瘤区
5.手术疤痕裂开
6.神经系统疾病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流程
1.产后42天盆底肌力评估:盆底专科门诊十二楼(1206诊室)张莉娟主任医师(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
2.携带产后各项检查报告和盆底治疗卡至门诊十二楼康复科1201诊室进行预约评估治疗。
3.盆底治疗一周治疗2次,第一次治疗结束后预约下次治疗时间。
4.疗程结束后至盆底专科门诊十二楼(1206诊室)张莉娟主任医师处复诊。
费用:盆底肌力评估50元
盆底治疗探头283.5元(专人专用)
一个疗程10-15次,单次收费160元
全社会应重视及关爱妇女盆底疾病的防治,广大妇女更要重视这一问题并积极预防,在产后及时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这对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保障妇女身体健康,提高妇女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